万里西行走丝路,一眼千年阅敦煌 | 记社会实践周之西北人文行走2
敦煌不仅有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,还有更多独特壮美的自然景观。像一对孪生姐妹般相互依偎的鸣沙山、月牙泉以及横亘千里的奇特雅丹地貌,已在苍茫戈壁上依存千年。西南位育国际部71名师生带着满满的期待继续大西北的人文行走活动。
荒漠中清澈的蓝眼睛
鸣沙山由细软的黄沙积聚而成,最高海拔约1715米。沙丘如遇摩擦振动,便会殷殷发声,有鼓角之声,轻若丝竹,重若雷鸣。故“沙岭晴鸣”,为敦煌八景之一。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,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,有沙漠第一泉之称。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。数千年来沙山环泉,泉映沙山,在沙山深谷中,风夹沙而飞响,泉映月而无尘。亘古沙不填泉,泉不涸竭,这一奇特现象被人们誉为“塞外风光之一绝”。
同学们带着地理学科的课题先后两次前往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,在课题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探究“沙不填泉,泉不涸竭”的千古奥秘。黄色的沙山锦缎般连绵起伏,道道流畅的沙线像清晰的衣褶绵延不绝。群山环绕下的一泓碧绿清泉像沙漠的碧眼。师生一行在爬沙山、骑骆驼的活动中,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丝路的独特风情与艰辛坎坷。
自然天成的雄奇魔鬼城
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河湖沉积物经风化作用、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。在辽阔的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里,一座座妙造天成的艺术“泥塑”令人叹为观止。地表接近40度的灼热高温炙烤着行进中的师生们,但面对奇形怪状的各种雕塑,大家仍兴致盎然地下车欣赏,一起讨论着雅丹地貌的演化过程。
在苍茫时空里,大自然鬼斧神工地创造奇迹,但也日销月铄人类创造的杰作。透过汉长城的断壁残垣和仅余一个黄土堆的玉门关,师生们更深切地认识到沧海桑田的无穷变换。面对宽广天空下的茫茫戈壁,生命的渺小、短暂甚至虚无感更加入骨,自然固然强大,但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亦光芒四射,永不衰绝。
游学堂静心研习
人文行走活动既要“学”,也要“习”,知行并重。参观莫高里工匠村后,同学们坐在游学堂,耐心地临摹一副敦煌壁画片段;参观完汉长城遗迹后,细心地在竹简上临摹诗词。 同学们在勾勒线条、着色和一笔一画的临摹中,更能体验到古代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 最后,师生们去参观了敦煌博物馆。馆藏的石器、陶器、汉简、砖刻等珍贵文物,再次展示了敦煌过往的繁荣和文化的厚重。
精彩又丰富的敦煌之行让师生们大开眼界。大家将顺着河西走廊一路向东,经酒泉去嘉峪关、张掖、武威、兰州,去翻开历史的一页页,去见证大自然的更多绝妙之作。
数千年历史遗存下来的资料,既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石,又是数千年精神文明的载体,是民族的“根和魂”。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,仍需要师生们以史为鉴,从千年历史中吸收优秀文化、借鉴经验,传承丝路精神。国际部的同学们在重走丝路中,全方位探索更多,把“做一个有着世界眼、民族魂和中国心的现代人“当做目标,笃定前行!
摄影 | 每一位记录美好的西位人
编辑 | K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