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星星种下一朵花|2025社会实践周贵阳线
6月22日,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国际课程部高一年级27名学生在3位带队老师和2位高二年级学姐的带领下,前往贵州省贵阳市爱心家园儿童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中心,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助学活动和爱心陪伴。
"理论+实践"双课堂:用理解叩响心门
首日活动中,爱心家园赵新玲校长通过理论讲解、案例分享与互动问答,为师生们揭开自闭症群体的神秘面纱。随后,大家戴上特制眼罩体验视觉扭曲,通过降噪耳机感受听觉过敏,在纽扣板上模拟本体觉失调,切身体会了"星星的孩子"的日常。Nina同学不禁感慨:"原来他们不是不愿交流,而是被困在另一个维度的世界里。"
"陪伴+创造"共成长:让温暖触手可及
次日清晨,西位学子与爱心家园学员结成"1+1"小组,按照年龄与课程需求分为小龄部、大龄部双向融入课堂。小龄部的教室里,彩色粘土在大家掌心化作灵动的创意作品,刮刮画纸下渐显的荧光小船载满了童真;大龄部的实践课堂则洋溢着烟火气:厨艺的教室里大家脸上沾着面粉与欢笑,运水的队伍虽摇摇晃晃但步履坚定......当看到豆豆班原本沉默的小朋友主动牵起自己的手时,Kimi同学眼眶湿润:"他们表达爱的方式,可能只是轻轻碰一下。"
"反思+行动"向未来:让公益成为青春底色
最后一日的总结会上,学生们纷纷分享起三天来的温暖瞬间:餐桌上互相分享的自制炒菜、午休后相互鼓励的清醒操、康复训练中击掌庆祝的默契……大龄部的负责人黄习老师说:"年轻一代用平等视角开展公益活动,这种润物无声的尊重比单纯帮助更有力量。" 爱心家园的赵新玲校长动情地说:“西位的同学们有礼貌、守纪律、主动参与、积极思考,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。老师们谦虚和蔼、管理严谨,凡凡这些点滴,体现了西南位育的优良校风和教学水平。”
爱心家园的老师们,用专业与热忱编织成一张温柔的网,托举起无数“星星的孩子”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微风吹过,大家一起做的拼贴画上的星星图案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这场跨越1800公里的约定——让理解成为通向心灵的桥梁,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异彩。主带队Kate老师在总结中说: “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,而是把灯点亮。当我们愿意蹲下身,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时,光就会照进彼此的生命。” 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,最终化作两份珍贵的成长礼物:孤独症群体在陪伴中触摸到了世界的温度,而西位学子则在理解中学会了“不同但平等”的生命哲学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他们有光,有热,也有无限的可能......
摄影 | 袁苏豪
编辑 | 刘鹏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