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国际部官方网站!

沙海寻踪,文脉传承 | 2025社会实践周敦煌线

作者/来源:[暂无] 发布于2025-07-05

39d515b4f783362fe346a4222d930193.jpeg

        当丝路的驼铃穿越千年风沙,当莫高窟的壁画在时光中静静流淌,西南位育中学国际课程部的28名学子怀揣着对文明的敬畏与向往,踏上了为期一周的敦煌文化行走。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远行,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、与文化共鸣的精神修行。

云端起航:向着沙漠中的文明灯塔

 6月22日清晨,同学们带着行囊与期待,井然有序踏上前往敦煌的旅途。连绵的沙丘如大地隆起的脊梁,在阳光下泛着金褐色的光泽;澄澈的蓝天与苍茫的戈壁相接,勾勒出西北大地独有的辽阔与雄浑。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,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凡——它不是简单的旅行,而是一次带着思考的探索,一次带着使命的遇见。

洞窟探幽:在壁画中读懂文明交融

抵达敦煌的第一站,便是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莫高窟。这座“沙漠中的美术馆”以砂石为基、泥土为底,历经千年风沙的洗礼,依然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。同学们屏息凝视,从西域到中原,从宗教到世俗,壁画上的每一抹色彩、每一个线条,都是丝路文明交融的见证。

更令人惊叹的是裸眼 3D 数字电影带来的沉浸式体验。当飞天的飘带在眼前舒展,当琵琶的乐声似在耳畔回响,那些静止的壁画立马鲜活了起来,将背后的历史故事、宗教内涵娓娓道来。这一刻,同学们不再是旁观者,而是成为了文明的参与者,与千年前的画工、僧人、商旅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
匠心传承:在笔墨间接过文化薪火

下午,同学们在莫高里工匠村化身“小工匠”,亲手体验壁画绘制的技艺。调制颜料时的小心翼翼,勾勒线条时的凝神专注,晕染色彩时的反复尝试……创作过程中,大家时而相互借鉴笔法,时而为一处细节的完美而欢呼,紧锁的眉头与晕染的颜料,都是对敦煌艺术最虔诚的致敬。

当亲手绘制的小型壁画初具雏形时,同学们终于体会到“敦煌工匠精神”的真谛——那是千年来工匠们对技艺的极致追求,对传承的执着坚守。一笔一划间,收获的不仅是一件小小的作品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:文明的传承,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,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用热爱与行动去延续。

沙海放歌:让青春与古老大地共振

暮色初时,广袤的沙海成为了欢乐的舞台。同学们踏着松软的沙地,登上高高的沙丘,体验惊险刺激的滑沙项目。大家排队从沙丘顶端飞速滑落,细沙飞溅间,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尽情释放。

夜幕降临,篝火在沙漠中熊熊燃起。跳动的火苗照亮了每一张年轻的笑脸,也映得周围的沙地一片温暖的金黄。同学们手拉手围着火堆奔跑,欢快的音乐与清脆的歌声交织,与远处的风声、近处的笑语融在一起,为这片古老的沙漠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青春色彩。

研学有感:让丝路文明成为成长的养分
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敦煌之行的意义,远不止于“看过”与“玩过”。在敦煌,同学们读懂了文明的包容——丝路之上,不同信仰、不同文化在此相遇,却能共生共荣,孕育出璀璨的艺术;他们领悟了传承的力量——从画工到学者,从工匠到学子,正是一代代人的坚守,让敦煌的故事从未褪色;他们更明白了青春的使命—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站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,更应像丝路商旅那样勇敢探索,像敦煌工匠那样执着坚守,让古老的文明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。

       这场跨越千年的相遇,终将成为西南位育国际部学子成长路上的珍贵滋养。愿他们带着这份对文明的敬畏与热爱,在未来的道路上,既心怀远方,也脚踏实地,让丝路的精神,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光。